遗弃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的法律规定
龙泉法律咨询
2025-04-27
结论:
遗弃罪追诉时效为五年,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算,若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则从终了之日起算,在追诉期内又犯罪的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算。
法律解析:
根据法律规定,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而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不再追诉,所以遗弃罪追诉时效是五年。对于追诉期限的起算,一般情况从犯罪之日开始,若犯罪行为呈现连续或继续状态,就从该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。要是在追诉期限内又实施了新的犯罪,前罪的追诉期限就要从犯后罪的日期重新开始计算。如果对遗弃罪追诉时效等法律问题还有疑问,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者,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为五年。
2.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算,若犯罪行为呈连续或继续状态,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。若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算。
3.为避免遗弃罪的发生及追诉问题,相关人员应明确自身扶养义务,积极履行责任。对于可能存在遗弃风险的情况,社会应加强监督和干预,比如社区可及时发现并调解家庭扶养矛盾。司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,准确把握追诉时效,对符合条件的遗弃犯罪行为依法追究责任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为五年。
(2)追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多样。一般从犯罪之日起算;若犯罪行为呈连续或继续状态,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;若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。
提醒:
遗弃行为不仅违背道德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需注意追诉时效的计算,不同情况起算点不同,面对复杂案情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发现遗弃犯罪行为,应在五年内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提起自诉,避免超过追诉时效无法追究责任。
(二)如果遗弃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,要从该行为终了之日起算五年内采取法律行动。
(三)若在遗弃罪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,在此期间要及时处理前罪问题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七条规定,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:
(一)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;
(二)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年;第八十九条规定,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;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,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。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,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遗弃罪指对老幼病残等无独立生活能力者,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
2.法律规定犯罪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,遗弃罪法定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是五年。
3.追诉期限一般从犯罪日起算;犯罪有连续或继续状态,从终了日起算;追诉期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从犯后罪日起算。
遗弃罪追诉时效为五年,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算,若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则从终了之日起算,在追诉期内又犯罪的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算。
法律解析:
根据法律规定,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而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不再追诉,所以遗弃罪追诉时效是五年。对于追诉期限的起算,一般情况从犯罪之日开始,若犯罪行为呈现连续或继续状态,就从该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。要是在追诉期限内又实施了新的犯罪,前罪的追诉期限就要从犯后罪的日期重新开始计算。如果对遗弃罪追诉时效等法律问题还有疑问,可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者,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为五年。
2.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算,若犯罪行为呈连续或继续状态,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。若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算。
3.为避免遗弃罪的发生及追诉问题,相关人员应明确自身扶养义务,积极履行责任。对于可能存在遗弃风险的情况,社会应加强监督和干预,比如社区可及时发现并调解家庭扶养矛盾。司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,准确把握追诉时效,对符合条件的遗弃犯罪行为依法追究责任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
(1)遗弃罪是对年老、年幼、患病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,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其法定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为五年。
(2)追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多样。一般从犯罪之日起算;若犯罪行为呈连续或继续状态,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;若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。
提醒:
遗弃行为不仅违背道德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需注意追诉时效的计算,不同情况起算点不同,面对复杂案情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发现遗弃犯罪行为,应在五年内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法院提起自诉,避免超过追诉时效无法追究责任。
(二)如果遗弃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,要从该行为终了之日起算五年内采取法律行动。
(三)若在遗弃罪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,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,在此期间要及时处理前罪问题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八十七条规定,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:
(一)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五年;
(二)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,经过十年;第八十九条规定,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;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,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。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,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遗弃罪指对老幼病残等无独立生活能力者,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。
2.法律规定犯罪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,遗弃罪法定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管制,所以追诉时效是五年。
3.追诉期限一般从犯罪日起算;犯罪有连续或继续状态,从终了日起算;追诉期内又犯罪,前罪追诉期从犯后罪日起算。
下一篇:暂无 了